top of page

但願,我們都會《漸好》

Updated: May 21, 2020



我們如何走過馬來西亞的春夏

故事系列 ᅵ【文娛】


撰/圖:劉雪萍

處女座。光良新馬區域經紀人。從事唱片宣傳行業已經廿載,真誠對待每件事和每個人是自己的生活態度,事情沒有百分百的完美,但會從每件事情的成敗和每位接觸過的人身上學習、成長和感恩,豐富人生的最佳管道就是與人溝通和交流。

 

防疫意識的開端

今天是馬來西亞進行行動管制令(MCO=Movement Control Order)的第三十三天,包括從國外回來的十四天自行隔離,自己關在家中已經快兩個月了。MCO期間,除了載爸爸到醫院進行複診及到超市購買日常用品外,真的不敢隨意走出家門。每次外出回來像打戰一樣的從頭盥洗到腳,一個字:累!這兩個月的生活習慣漸漸的被疫情強迫改變,疫情之後,好擔心自己眷戀上網購,或養成懶得出門社交的習慣。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來襲,話說讓全球人類措手不及,但實情真的是如此嗎?就以我本身來說,第一次知道這病毒的時候,其實就在去年十二月底,北京同事告知武漢地區有彷如SARS的病毒肆虐,很多人無端端死於肺炎。但那時候的我不太為意,感覺那是很遙遠的事情。

想念去年與光良和同事們同遊柬埔寨。

公司每年一次的員工旅遊,因為疫情的關係,今年就無法成行了。


早前,已安排好在農曆新年出發到歐洲自助旅遊。而在歐洲遊出發的前兩天,我還攜伴光良及台灣同事們到新加坡完成了一場閉門的農曆新年商業演出。1月22日抵達新加坡,過海關的時候,發現許多入境的遊客包括海關人員都沒有戴口罩。1月23日忽然獲知新加坡出現了第一宗確診病例,六十六歲的男性患者來自中國。但依然沒有感覺到大家的害怕,畢竟在農曆新年期間,大家都在歡樂氣氛當中,歡慶節日的心情勝於一切。

在新加坡商演後台遇到陳雷大哥,就合照一張。


新加坡第一例的患者家人後來還跨國到了馬來西亞新山,導致馬來西亞在1月25日出現了三例的新冠肺炎患者,和新加坡第一患者都是家屬關係。兩天突如其來的確診病例,讓我們意識到病毒已經悄悄的入侵我們的國度了,但大家還是沒有把疫情看得太嚴重,防疫措施還是怠慢欠缺。


忐忑不安的歐洲之旅

從新加坡回到吉隆坡,猶豫不決是否該出遊,基於這個歐洲旅程大家籌備了大半年,而且該付的錢都已付了,出遊的團友們決定不放棄,所以1月26日我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和團友們啟程飛德國去了。


在卡達爾機場轉機,適逢中國大陸八十個城市封城的關係,看到原本人山人海的機場忽然門可羅雀,一股寒意湧上心頭,再次質疑自己的出遊是否正確?唯一能安慰自己的是,在新加坡帶通告期間,防疫意識比我高的台灣同事送了一大盒的口罩,自己也在新加坡買了一大瓶的消毒液,整個旅程,慶幸能有防疫道具伴隨在身。


抵達布拉克先來張合照吧!


在歐洲十六天的旅程,我們一路從慕尼黑(Murni)跨國的自駕遊到布拉格(Prague)、庫倫洛夫(Cesky Krumlov)、維也納(Vienna)、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布達佩斯(Budapest)、格拉茨(Graz)、哈斯特塔(Hallstatt)、薩爾茨堡(Salzburg)等等。跨越五個國家,驚訝的是除了我們一團人和亞洲臉孔的遊客有戴口罩外,西方國家的人士,完全沒有人在戴口罩。



在奧地利遇到大雪紛飛。

和圈內好友蔣珮珮終於抵達哈奧地利的修塔特 (Hallstatt)。


基於那時候亞洲地區的疫情日益增長,我們每日上網搜新聞,都感覺馬來西亞的確診比我們身處的國度還嚴重,然後看到朋友們都紛紛在面子書上抱怨說說買不到口罩,於是乎我們就想說看是否能在歐洲當地的藥局或藥妝店買到口罩,結果走了十四個大城小鎮,一無所獲,當下我們才意識到歐洲人對亞洲正在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完全不以為意,或許他們心中覺得每年因冬天流感病逝的案例比新冠肺炎的疫情還嚴重吧?!

查理大橋上的樂手表演。


2月9日我們從德國慕尼黑離開,起飛前,我特別留意了一下德國的確診人數僅有十三例,馬來西亞有十七例,而中國則已超過三萬五千多例,死亡人數也接近千例。兩段的回國航程上,東西方人士對於戴口罩這件事情還是有著明顯的對比。



文轉下篇:延伸閱讀 - 我們如何走過馬來西亞的春夏 ᅵ 【文娛】


 

購買好故事創刊號,支持我們繼續創作。記載在地故事,分享美好生活。

「好故事」現已開放產品詢問咯。

只要你的產品有好故事,歡迎洽談!任何有關產品詢問/企業策劃/品牌推廣/合作夥伴,請電郵 sayastories@gmail.com,我們會儘快回覆。

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