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人生無常,但我有愛、希望和信仰。


我們如何走過馬來西亞的春夏

故事系列丨【表演藝術


撰/圖:吳聖雄

手集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吳聖雄,亦是白沙羅表演藝術中心 (DPAC) 藝術總監。二十餘年來,積極奉獻本地表演藝術,更致力於鼓藝推廣及教育活動,走訪了超過20個國家與地區參與國際藝術節及大型演出。

 

家庭篇 《愛》


爸爸說二十多年來,我都沒在家(芙蓉)呆過這麽長的時間,即使是每年的新年假期。雖然他不大會表達,但看得出他喜悅的心情。還記得去年底他進院時,我正好在中國出差,電話那頭的媽媽說情況不嚴重,但我聽到的是“趕緊回家”的意思。我趕回到醫院時,爸還會怕我擔心,連忙講起笑來,說著他第一次坐救護車的經驗……


老爸天性樂觀,樂於助人,所以人緣很好。在這行動管制期間,鄰居們每每送食物來我們家,這也是我和妹妹“發瘋”的時候——我們會很緊張,不讓他們彼此靠近,爸就說虧我們念那麽多年的書,沒有禮貌修養,還制止他和鄰居的接觸。他還說,如果再這樣下去,他會悶慌,會偷跑!為此,妹哭了好多回,說為什麽爸就是那麼固執……

爸很堅持某些東西,他不允許我們用餐後自己洗碗,不給媽媽去曬衣服、澆花等等,他會全部自己動手,他超不喜歡別人碰他安排好的東西。也因為最近他身體健康的關係,我們勸他不要再做其他的活,他才罷休。

這期間,我們最大挑戰是帶他去復診,妹說非常時期最好別到醫院,更何況爸的醫生在吉隆坡。因為抗癌治療的關係,不能掉以輕心,但也不能拖延,四月底我們便寫信到警局申請,爸爸終於把第二次療程完成了。我想,妹應該是家裏最煎熬的人,她移民新西蘭將近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回國時,原本是為了籌備婚禮,但因疫情關係,婚宴被逼展期,也延長逗留。這次她和妹夫分開兩地,也實在是不好受。


自從她臺大畢業後,我們兩人都忙各自的事,沒有機會好好的聊聊,這次真的是完成了多年來的心願。我們從政治、環保、事業、人生、理想等……無所不談;我們也約好了,下一次要在新西蘭繼續的聊!


妹從小就很有主見,有規劃,這些日子下來,她和“既來之,則安之”性格的媽媽,就鬧了不少的笑話。管制令期間,因為貨運是每星期一次,我們就把預定煮食的食物按日期和天數分配好,蔬果乾糧都一樣。媽媽就偏不聽,她會時不時讓我們“驚喜”,偶爾來個五菜一湯的“滿漢全席”!氣得我和妹兩人哭笑不得……

為了媽媽周日上“禮拜”,我和妹在這時期教會了她用zoom和耳機來解決問題。但有時是網絡不穩定,有時是找不到經文,真是狀況連連。這期間媽媽除了負責三餐,她也動手做口罩,上網學烹飪,這讓我和妹都開心。唯一不解的是她每兩小時都會問我們“餓了嗎?”,所以在她眼裡,我們還是長不大的孩子。

管制令中的一天,FedEx車來到家門前,我們起先還懷疑到底是誰的快遞,因為我們都沒網購。吩咐了快遞員把包裹放在門口,觀察良久後,我和妹帶上口罩、手套,準備好消毒液,戰戰兢兢的去“開箱”,爸媽在一旁也很緊張!用了將近半小時完成任務後,才發現原來是妹以前學生母親做的蛋糕,因為對方無法出席妹的婚禮,特地送來祝福,這窩心的“快遞”令我們一家人都超感動的!這事件我們後來還被爸嘲笑是“拆彈專家”。

因為要上班,妹最後決定搭乘馬航Rescue flight回新西蘭了。父母很是擔心,也不願意讓她回去,妹妹其實也掙扎了很久。還記得那天早上離開家前,爸媽哭紅了眼眶,不善於言語的爸還緊緊地抱了妹妹,這就是所謂的“兒行千里父母憂”吧!

兩個多月的相處,有開心、爭吵,有笑聲、眼淚,妹說的沒錯,家是她永遠的避風港。也因為這個管制令,解開了我們一家人多年來的心結,真誠以對、真心相待,尤其是爸爸現在需要家人很大的精神支持,來渡過這個生命難關,我相信,愛 — 是讓我們堅強的最大力量!


事業篇 《望》


三月十七日会议,团队虽然有说有笑,但掩饰不了担忧的心情。


我再一次拥抱大家,交代了事情就赶回芙蓉。原本以为过后还可以跨州处理团里的事务,但随着政府施行严禁跨州活动,于是就变成每周一次的zoom会议。幸亏大家都安好,我们讨论了新曲目的创作方向,也常会分享一些资料信息等。

在這兩個月裡,音樂總監繡妤繼續她未完成的作品;排練總監偉結開始安排我們現場直播演出曲目的編排;隊員號召各校鼓手們拍攝短片,介紹我們舊的曲目以及演出概念;鼓隊教練研究網上教課;我們還和馬來樂手合作錄制賀年歌曲……當然在這期間,我也交代了大家在練習時更要註意細節,要把自己準備好,無論是精神或身體健康方面。我和團隊說,沒有人能知道下一步會怎樣,但我們要有希望、要更努力,因為疫情過後,我們會比之前更加忙碌。

機興Khind集團總執行長兼機興海星基金會主席 — 秉吉兄有一天致電給我,他說:“聖雄,我最近在想,當初我堅持要幫助前線抗疫人員,這固然沒錯,但仔細想想,如果在這期間,你們因無法經營而解散了,那需要多少年再能培養出另一個鼓團呢?無論如何,手集團一定要堅持下去,我們基金會會繼續支持妳們!”蓋了電話,我久久說不出話來……


因為這個疫情其實早在年初開始,就影響了我們的收入,MCO期間,我和手集團裡幾個負責夥伴幾乎每晚都開會討論。商演取消,國際鼓藝節可能停辦,學校課程無限期展延,2020美國、大陸及中東的演出展期……這打擊是前所未有的。

美國巡演的機票買了,樂器也到了美國。出發前一個星期,我和經理輾轉難眠,眼看著美國疫情愈來愈嚴重,只能每天致電追問情況,甚至最後,演出還是得挪到了明年。


在這期間,我們一直在思考,想盡辦法解決當下的經濟難題,尤其是要用其他方法來令公司有收入,希望能把危機轉變成商機。管制令的第二個星期,在某些商家、企業的支持下,提供手集團售賣防疫產品,使到我們的營運計劃得以持續在四月份正式開跑。


我深信這時候,我們應該打起精神,不能沮喪!團員們繼續認真地備課,二團們繼續專註地上課,這是手集團廿三年來的態度和精神,再大的困境,也不能阻止我們前進發展的步伐,這是我們最大的希望!


個人篇《信》

第一個星期,嚴重失眠。常起床和初一聊天。


不知不覺才發覺,初一也陪了我們十二個年頭,雖然說是老狗,她也還是怕雷聲,愛撒嬌……


媽媽說,只要我在家,初一就不聽話,上廁所、散步,都得由我親自服侍。由於初一後腳動過手術,行動上有不便,所以照顧她也花費了不少功夫。有一天的傍晚下雨沒得出去,初一在書房前徘徊,一直叫門,我有點氣說“妳能不能等等,我在忙……”那天半夜兩點,她緩緩跑到我床前,不聲不響地把下巴放在我身邊,我就在不吵醒家人的情況下帶她出去了。


這幾年對於忙碌的我來說,看書是件奢侈的事,但這兩個月來,卻變成了不可缺的習慣。因為來不及把新買的書帶回家,所以重看了龍應台的«目送»,«爵士樂的歷史»等。


聯絡了一些國外的朋友,問安之余也談了未來的規劃和想法。有位臺灣朋友,也是舞團經理,他這時候被困在德國,我們去年合作愉快,所以很積極的就談了明年的計劃。這期間無論是團隊或藝術家們之間,深入思考是必須的,互相給力也是必須的。


把自己身體鍛煉好,也是個目標。我除了每天運動兩小時,也堅持了16:8的斷食,這成功的讓我瘦了下來,精神也好多了。靜坐也是我每天的功課。最有成就感的其實是爸媽也跟我茹素了。


我深信這一切會好起來,可能時期間會長些,但我依然會保持我的三大態度:積極,自律,向善。人生無常,可是有希望、有愛。


 

購買好故事創刊號,支持我們繼續創作。記載在地故事,分享美好生活。

「好故事」現已開放產品詢問咯。

只要你的產品有好故事,歡迎洽談!任何有關產品詢問/企業策劃/品牌推廣/合作夥伴,請電郵 sayastories@gmail.com,我們會儘快回覆。

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