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們都回不去的日常 - 從香港抗爭看馬來西亞的你我
關於我們的日常
依稀記得,約2019年9月的時候,香港的學校開課,但街頭抗爭還在繼續。 在一家常常去的茶餐廳,一邊吃著乾炒牛河,一邊跟朋友聊。其中對話:
「唔知道幾時先變返正常。」 「咩先叫正常?」
然後,沉默籠罩整個對話。
或許,即使讓大部分的香港人來回答這個問題,也不知道正確的答案。當抗爭融入了日常生 活的一部分,到底什麼才是正常的生活方式?跟其他城市對比,香港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在 我中六的時候:那個時候,我代表我在馬來西亞檳城的中學,參與香港大學的一個體驗計 畫。當時,我們都很貪玩,半夜的時候,吵著我們組的隊長帶我們去大學附近的小店去吃宵夜。
在回宿舍的路上,竟然看到一個女生獨自走在港大附近的一條山坡上,或許是回家,也或許準備找朋友喝茶。這一種情境, 即便到了現在,還是可以看到的。可是那幕簡單的畫面,讓我印象很深刻 — 尤其是中六的我臨上機飛去香港前,還被爸媽嘮叨要注意自己和錢財安全,卻 發現在這個城市竟可以那麼自由。 很多人應該跟筆者一樣,對香港最初的接觸都來自港劇。還記得,中六來到這個東方之珠旅遊,看到中環的時候,內心所湧起的澎湃 — 看了那麼多年的香港夜景, 終於從電視裡面走出來了。每當有朋友過來香港找我玩的時候,中環碼頭還是 一個我會帶他們去的地方,從中環碼頭看中環的悸動,筆者到現在依然。可是那種感受, 已經從當初的澎湃,變成了現在的感嘆。
文: 偉根 - 檳城人。很愛檳城,很愛馬來西亞,也很愛香港。 香港某間大學的博士生。希望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一點點的改變。 再去冒險。
攝: Calvin Tsang - 很愛香港的香港人。 現時擔任全職港聞記者。 2019年8月起,採訪多場香港反修例示威衝突。